設計方法論
包括3個基礎問題
(1)技術與藝術的統一
(2)功能與形象的統一
(3)宏觀和微觀的統一
『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在創造『人-社會-自然』和諧体系中,創造人類嶄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間。
方法和方法論
方法是指任何領域中行為方式。它是以達到某一目的的手段的總和。
方法論的發展
1.自然哲學時期
2.分析為主的方法論時期
3.分析與綜合并重的方法論時期
4.綜合方法論時期
方法論的結構
1.手段,操作規程的最低層次-經驗層面。
2.反映各門學科中的一些具體方法,屬於各門學科本身的研究對象。
3.科學研究中的一般方法,是從各門學科中總結,概括出來。各門學科都共同適用的方法.如系統方法論。
4.哲學方法,普遍適用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是一切科學最一般的方法。
設計方法論
德國:著重設計模式的研究,對設計過程進行系統化的邏輯分析,使方法論步驟規範化。
美國:重視創造性和計算機輔助在工業設計上形成商業性,高科技性,多元化性的風格。
日本:開發創意工程學和自動化設計的同時,特別強調工業設計,形成東方文化和高科技結合。
工業設計方法論
技術與藝術的統一
設計科學得到軟化,而藝術得意物化。
一方面關注社會和科技進步,另一方面應在其發展上探索美的精神。
功能與形象的統一
應是根據產品功能來給予它的外形 。
芝加哥派建築師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隨功能』 。
功能不是單一的結構功能,而是呈現復合形態:物質功能,信息功能,環境功能,社會功能 。
宏觀和微觀的統一
研究對象是『人-机-環境-社會』這一個大系統。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人而不是產品,首先對人的生活方式設計 。 (包括勞動方式,消費方式,娛樂方式,學習方法)
應注目於人類社會和生存環境在整體上的和諧。
交叉學科
現代決策理論,信息論,控制論,工業設計理論,系統工程理論,系統工程等現代理論的發展,人們沖擊了傳統學科間的專業壁壘,在各學科領域中探索和研究。
設計研究中的領域
設計科學是研究現代設計的規律,人物,結構,方法,程式,法規,歷史等的科學。
是設計哲學,設計科學方法論的總和。
設計想像學
研究設計科學中的歷史,即主要事件,組織和人物 。
研究其與科學,社會發展的關係。
研究設計科學中的現象分類,設計系統,設計物的設計技術。
設計行為學
研究思維,問題求解等設計能力的探索。
設計活動組織机構,設計過程,設計建模和設計任務的度量,評價。
設計哲學
研究設計定義,設計的系統論,方法論。
設計新概念。
設計領域中的技術,經濟,美學等價值和關。
現代設計方法
(1)突變方法論
開發性設計的科學方法。
(2)信息方法論
信息的獲取,變換,傳輸,處理等問題。
(3)系統方法論
系統分析(管理)-系統設計-系統實施(決策)
『人-机-環境-社會』
(4)離散方法論
把物件細分成子系統,子單元。
(5)智能方法論
運用智能理論,采取各種方法,工具去認識,改造,設計各種系統。
(6)控制方法論
研究動態的信息和控制,反饋過程,使系統在穩定的情況下工作。
(7)對應方法論
以相似或對應模擬作思維,設計方法的科學方法。
(8)優化方法論
即用數學方法在給定的多因素,多方案等條件下得到盡可能滿意的答案。
(9)壽命方法論
保證使用壽命周期中的經濟指標和使用價值,同時謀求必要的可靠性和最佳的經濟效益方法論。
(10)模糊方法論
將模糊的問題進行量化建題。
主要用於模糊性參數,方案的整體質量評價等方面。
(11)藝術方法論
考慮精神上,藝術之美的結合。
設計理性的特點與思索
對偶處理模型
白箱模型。它是指系统内部结构完全清楚、完全被人了解的模型,认为设计者对自己的所做所为及其理由是了如指掌的。
黑箱模型。认为设计过程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处于人脑的深处,其部分内容已超出自觉控制的范围。
而对偶处理模型认为,在求解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设计者既有逻辑的、理性的思维,又有非理性的、形象的思维;既有分析式串行思维,又有整体性的综合思维。
有限理性说
认为不具备单一的、综合的、一致的效用函数,设计者对方案的选择是依照选择发生时某几个最主要的因素来进行的,也只考虑最有关系的少数方案,不会把一切可能后果都认真考察一番。其决策是寻求满意而不是谋求最优。
設計系統原理
设计系统原理是设计思维和问题求解活动的根本原理。
工業產品的功能
實用功能
在赋予工业产品实用功能时,必须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设计应满足『产品一人一社会一环境』的统一协调,越来越显其重要性。
美學功能
工业设计应使产品通过形态、色彩、材质、肌理、表面加工、装饰等手段符合人的感受条件,维持人类的心理健康。
象徵功能
产品的象征功能是在观察、使用产品时得到的所有有关精神、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感受、体验。
产品的象征功能主要是经由造形、色彩、材料、表面处理与装饰等美学因素得以体现。
思維,風格,美的創造
設計風格是產品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它体現產品中的各種元素。
設計風格受歷史,社會,人文,科技,經濟,環境因素約束。
設計師和產品都有其風格。
創造性思維
思維=》創造性思維=》特點,實質
實質=選擇+突破+重新建構
特點:過度新穎,對智力開發的重大影響性
創造性思維
(1)抽象思維
事物的共同思維和本質作為基本的思考形式
(2)形象思維
一種表象和意象的運動。說不出的具體的形象。通過聯想,幻想,想像。
(3)直覺思維
不加以論證的判斷力。
(4)靈感思維
直覺启示而對問題得到突如其來的領悟和理解。
(5)發散思維
不受現有知識限制,從不同方向和角度,多層次去思考。
(6)收斂思維
以某一思考對象為中心,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將思路指向該對象。
(7)分合思維
把思路對象分解和合併。
(8)逆向思維
用對立的角度來思考。
(9)聯想思維
把已掌握的知識和某種思維聯繫起來。
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1)思維方向的多向,求異性
(2)思維進程的特發,跨越性
(3)思維效果的整體,綜合性
(4)思維結構的廣闊,靈活性
(5)思維表達的新潁,流暢性
創造思維的訓練
(1)敏銳的直覺思維
多觀察,多思考,鼓勵思維中的反常性,超前性,鼓勵點點滴滴的直覺意識
(2)深刻的抽象思維
隨著認識的深入,許多理論,概念,成果都超出表象。
(3)廣闊的聯想思維
思維愈廣闊,念靈活。創造性活用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4)豐富的想像思維
在形象觀念上,通過大腦加工改造來組織,建立新的結構,創造新形象的過程。
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可提高
(1)探索性
對已知的結論,事實發生懷疑。對是正確的事實提出新見解。
(2)運動性
打破固定思維,使思維朝正向,橫向,縱向,主体方向自由運動。
(3)選擇性
在有限空間,資訊下作出選擇。
分析,比較,鑒定思維。
(4)綜合性
將接收到的資訊綜合起來。
創造性人才的基本結構
(1)基本理論
科學方法論
專業和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
自然科學知識
社會科學知識
橫向科學知識
(3)基本素質
精神素質:工作動機,責任感,理性
自然素質:記錄力,推理能力,判斷力
(4)基本能力
自學和探索精神
接受和綜合新思想能力
解決專業問題
吸收群體知識
創造性人才的特點
(1)接受新觀念,新經驗,新知識,有好奇心,興趣廣泛
(2)頭腦開通,富於創意
(3)面對現實,預測未來
(4)強效率
(5)有理想和目標
(6)富有幻燈
(7)有信任感
知識結構
學識 | 創造能力 | 工作態度 | 計劃能力 | 決策能力 | 指導管理能力 | 總計 | |
研製工作者 | 30 | 20 | 20 | 10 | 10 | 10 | 100 |
研究工作者 | 20 | 30 | 10 | 20 | 15 | 5 | 100 |
創造性人才品質
創造意識
勇敢堅強
有獨立精神
自信
專心
樂觀,幽默
創造法則
(1)綜合法則
各個構成的基礎上加上綜合。
(2)還原法則
抓住事物的本質,回到根本,抓住關鍵。將最重要的功能抽取出來,集中研究其實現的手段。
(3)對應法則
相似的原則,仿形仿生設計,模擬比較,類比聯想。
(4)移植法則
把研究對象的概念原理,方法運用另一研究對象井取得結果。
(5)離散法則
沖破事物的原先面貌,將研究對象分離,創造出新概念。
(6)強化法則
強化事物屬性的某一個或几個方面
(7)換元法則
替代,轉換。
(8)組合法則
把2種或以上的概念,學說,技術,產品組合起來。
(9)逆反法則
即打破習慣的思維,對已有的理論,科學技術,產品設計等持懷疑態度。
(10)群体法則
根據過往的研究知識,理論,產品,加以發展。
創造技法
(1)頭腦風暴法
(2)綜攝法
(3)類比法
(4)聯想法
(5)移植法
(6)缺點舉例法
(7)希望點舉例法
(8)廢物利用法
(9)專利利用法
(10)形態分析法
裝載形式 | 輸送方式 | 動力來源 |
(1)車輛 (2)輸送帶式 (3)容器式 (4)吊包式 (5)其他 |
(1)水 (2)油 (3)空氣 (4)軌道 (5)滑面 (6)管道 (7)其他 |
(1)壓縮空氣 (2)蒸汽 (3)電動机 (4)風力 (5)內燃机 (6)太陽能 |
(11)設問法
-5W1H
-奧思本設問法
(12)檢核目錄法
(1)轉化:電吹風可以烘乾食品。 (2)引申:引入其他相似或相反的功能作引申。 (3)改變:改變原有顏色,氣味,形式,結構,功能等。 (4)放大:這功能上加強,減少,長一些,高一些。 (5)縮小:減少什麼,變小什麼,變短什麼。 (6)代替:有沒有其他東西能替代某一部分 (7)變換:改變次序,改變一下模式,布置形式。 (8)顛倒:反轉使用。 (9)組合:組合現成的產品。 |
(13)KJ法
(1)取材:實地採集。從中記錄選擇,討論。 (2)製作卡片 (3)擴充卡片,氣中編組,製作標籤 (4)空間排列,圖解化 (5)文章化或口頭表達 |
(14)功能思考法
(15)靈感法
(16)機遇發明法
(17)逆向發明法
(18)模仿創造法
創造技法分類
強調創造活動因群體刺激法
頭腦風暴法,635法,德菲爾法,CBS法,KJ法,OCU法。
擴充思維的廣角發散技法
設問法,特性列舉法,希望點舉例法,形態分析法,檢核目錄法,逆向發明法,專利利用法。
非推理因素的直覺靈感方法
綜攝法,靈感法,機遇發明法。
思維為主的一般定性創造方法
聯想法,類比法,模仿創造法,移植法,功能思考法,組合法
定量時代設計科學的方法
信息論方法學,系統論方法學,對應論方法學,變異論方法學。
個人創造能力的因素
(1)察覺能力: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和觀察能力。
(2)記憶力:對体驗過的事物能記住。
(3)聯想能力:由一件事物聯想到另一個事物。根據經驗和知識,通過思念產生形象,新設想的能力、
(4)分析和綜合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是相互轉化
(5)直覺能力:在時間和資訊不完整之下,抓住事件的真理和本質,然後進行決策。
(6)完成能力:把概念和想法實現。